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探索与争鸣》推出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!

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20-10-05

◆ ◆ ◆ ◆

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

有学术的思想 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 

◆ ◆ ◆ ◆


青年学者-小青椒

哎……


在读学生-大学霸

哎……


好端端的,你们两个叹啥气啊?

小编


青年学者-小青椒

我写了几篇关于XXX的文章,还打算出版相关著作,可是担心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和学者们交流,把这些思考推出去。有点烦……


在读学生-大学霸

我也是!最近对YY方面很感兴趣,写了篇文章。自己觉得还可以。可是不知道学者们评价如何。心里很没底……


原来是这样啊。现在,你们不需要再为这些事情烦心了。《探索与争鸣》杂志社推出了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,实施三大举措,专门奖励和支持像你们这样的优秀青年学者!

小编


吃瓜读者-吐槽帝

呵呵,硬广只服《探索与争鸣》小编!不过这确实是好项目啊!《探索与争鸣》平台质量有保证!


比心♥@吃瓜读者-吐槽帝

快来了解!快来参与!@青年学者-小青椒@在读学生-大学霸

小编


《探索与争鸣》

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

重磅推出!



《探索与争鸣》简介


《探索与争鸣》创刊于1985年,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评论刊物,系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来源期刊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、华东地区优秀期刊。




2018年《探索与争鸣》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

内容简介


《探索与争鸣》

第三届(2018)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

(图为第二届征文活动一等奖证书)


《探索与争鸣》

“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

(图为第一期活动——瞿骏新书研讨会海报)


《探索与争鸣》

“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”

(图为第一期活动海报:南京大学硕士黄敏《词与物:语言的乡愁》)




内容详细介绍


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


面向对象

1978 年 1 月 1 日(含)以后出生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学者、在读学生。


征文主题

“从新时期到新时代:中国改革再出发”


征文要求

提交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或深度调查报告一篇,原创论文字数以 10000-15000 字为宜;深度调查报告以 10000-30000 字为宜。符合《探索与争鸣》”学术为底,思想为旗“的选文风格。


截止日期

2018 年 12 月 31 日


更多内容,请戳……

  • 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公告

  • 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专题回顾



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



内容简介

本计划聚集“一书、一人、一领域”,入选“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的青年学者,本刊将围绕其所申报论著涉及的学术和思想论题,广泛延请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,并在《探索与争鸣》刊物上以专刊(含别册)的形式推出相关专辑。


面向对象

1978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学者。


申报要求

向编辑部提交 2016 年 1 月 1 日以来首次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,集体成果由第一主编、第一作者提出申报。专著中需提出一定原创性、前瞻性的观点,研究成果将学术研究和现实关怀结合,能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独到思路,或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作出努力。


第一期活动回顾(点击可阅读)

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“再出发” ——暨瞿骏《天下为学说裂》新书研讨会纪要



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


内容简介

入选“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”的作者,本刊将邀请其做一场以论文内容为主题的写作思路报告会,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现场评点和指导,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论文将在《探索与争鸣》“青年论坛”版块重点推介。论文可直接参与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评选,稿酬从优。


面向对象

1978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青年学者及在读研究生


申报要求

提交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,字数为8000~12000字,功底扎实、视野开阔,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,将学术研究和现实关怀结合,能为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独到思路,学术争鸣类论文优先考虑。


第一期活动回顾(点击可阅读)

第一期“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”——黄敏《词与物:语言的乡愁》



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相关费用支出均由编辑部承担。


关键信息看这里!


“青年学人支持计划”报名方式


编辑邮件,标题为“姓名+青年学人支持计划(专著/论文)+学科名”。

发送报名表至报名专用邮箱

qingnianxueren@sina.com

专著和论文均以pdf或word附件形式提交电子版,专著另需寄送至本刊编辑部
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下载并填写报名表

联系电话:021-53060418




《探索与争鸣》人间体

联络员小探

xiaotanxiaosuo

转载 | 合作 | 咨询 | 建议

长按扫码加好友


END

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


《探索与争鸣》

唯一官方微信平台

联系电话:021-53060418

投稿邮箱:tansuoyuzhengming@126.com

版权所有。欢迎个人转发,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